17世紀 臺灣
←coverage : - 石守謙主編「福爾摩沙 : 十七世紀的臺灣、荷蘭與東亞」 國立故宮博物院 (@臺北), 2003年1月
- Andrade, Tonio(au.) ‘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 : Dutch, Spanish, and Han colonization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.’ Columbia Univ. Pr. (@N.Y.), 2007年
- Wills, John B.(au.) ‘Taiwan in Three Prisms : Japanese Destination, Southeast Asian Analogue, Chinese Frontier.’ 中國史學 17巻, pp.1-10, 2007年10月
- 葉姿吟(au)「福爾摩沙:「十七世紀的台灣、荷蘭與東亞」特展簡介」 故宮文物月刋 20, pp.4-11, 2002年
- 馮明珠著「披荊斬棘:十七世紀後的臺灣」 故宮文物月刋 20, pp.32-45, 2003年
- 江桂珍著「談十七世紀臺灣鹿皮之貿易」 歷史文物: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刋 13巻3期, pp.5-11, 2003年
- 江桂珍著「談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臺灣之經略」 歷史文物: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刋 13巻4期, pp.49-55, 2003年
- 謝明良著「記熱蘭遮城遺址出土的十七世紀歐洲和日本陶瓷」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硏究集刋 18期, pp.209-232, 2005年3月
- 王淑津著 劉益昌著「十七世紀前後臺灣煙草、煙斗與玻璃珠飾的輸入網路:一個新的交換階段」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硏究集刋 22期, pp.51-90, 2007年3月
- 曾品滄著「物競與人擇: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」 國史館學術集刊 14期, pp.1-37, 2007年12月
- 翁佳音著「新港有個臺灣王:十七世紀東亞國家主權紛爭小插曲」 臺灣史硏究 15巻2期, pp.1-36, 2008年6月
- 許雅玲著「節譯Atlas Chinensis書中17世紀臺灣漢人宗教信仰史料」 史原 1期, pp.339-361, 2010年
- 翁佳音著「水沙連的早期史論:從荷蘭文獻中的水沙連談起」 臺灣風物 63巻1期, pp.29-59, 2013年3月
- 邱坤良著「時空流轉,劇場重構:十七世紀臺灣戲劇與戲劇中的臺灣」 戲劇研究 12期, pp.1-32, 2013年7月
- Borao, Jose Eugenio著 Nakao Eki譯「書評:歐陽泰,《福爾摩莎如何變成台灣府?》」 臺灣文獻 60巻3期, pp.113-118, 2009年9月
- 林偉盛著「論早期臺灣鹿皮貿易史的研究:由曹著《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》談起」 臺灣史硏究 21巻3期, pp.181-218, 2014年9月
- Andrade, Tonio (au.) ‘Pirates, Pelts, and Promises : The Sino-Dutch Colony of Seventeenth-Century Taiwan and the Aboriginal Village of Favorolang.’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.64No.2, pp.295-321, 2005年5月
mode=simple
user=
lang=en
XEmacs 21.4 (patch 22) "Instant Classic" [Lucid] (x86_64-unknown-linux, Mule) CHISE v0.25 (Ōkawara) of Sat Jan 21 2023 on ruimoku-backend